第199章 拇指 (第1/2页)

加入书签

郑海珠走进院子时,韩希孟的二婶钱氏,正带着众人,站在两台完全不同的纺机前。

钱氏出身松江棉田地主之家,嫁给韩仲文后,钱家的棉花主要供给韩家,由韩家纺纱、染色、织布。

是以,始终将韩希孟当女儿看待的钱氏,既然熟悉纺棉,一听董二丫说,小姐和郑姑娘求助韩家,要请纺纱工到崇明琢磨新机子,她便也过来瞧瞧。

钱氏与两个纺纱婆子,带来一台三锭脚踏纺机。

那是苏松一带已经用了三四百年的机子,由黄道婆所传。

南直隶原本所用的,是单锭纺机。

黄道婆在海南,向黎族妇人学到了更先进的织布技艺后,触类旁通,对江南一带搓纺丝麻的三锭纺机进行改良,使得三锭机也能纺棉,令纺出棉线的效率提高了三四倍,跟上了织布需求原材料的速度。

而英国珍妮纺纱机,从问世时,就有八个锭子纺纱出线,虽然纱线的精细度可能没有中国棉线优良,但效率的确更高。

郑海珠来到晚明后,置身于有“衣被天下”之称的松江府,亲见棉纺业的加工与销售后,琢磨为何不乏巧匠的中国,却未先于西方诞生珍妮机呢?

因为没有必要。

晚明,并不像同时期的欧洲各国那样,往海洋殖民扩张与倾销廉价货物。

朝廷对外贸易的体量很有限,内循环中的丝布需求也不饥渴,政治专制与经济形态,都刺激不了纺织生产力的迁跃式发展。

吃着人口红利的晚明中国疆土上,黄道婆发明的三锭纺纱机,已能满足织布所用纱线的供应,不存在织工等纱工的情形,“三锭变成八锭”的动因何来呢?

唐婆的祖母,那位只能在官员丈夫的活动半径中运筹人生的广西女子,研发多锭纺机的动力,一定与资本的刺激无关。

或许正因如此,她的作品进行得十分缓慢,随着她生命的逝去而中止,被弃置于家宅的角落,落满蛛网与灰尘,直到由一个穿越者惊讶地发现。

但读懂了唐夫人心思的郑海珠,却并无本事继续逝者的作品。

她再是努力地回忆中学课本里“珍妮纺织机”的插图,也想不明白,怎么用一个轮子带动好几个竖着的纱锭呢?

韩希孟和范破虏绕着织机转了好几天,倒是从刺绣的辟丝技法和缝衣的飞针走线中获得灵感,在竖立的粗纱锭子下方,对应地排列起同等数目的棉纱转子,中间则是收集细纱线成品的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↑返回顶部↑

上一章 书页/目录 下一页

言情小说相关阅读: 开局抓奸,侯府主母杀疯了 开局重生太子爷,成就权贵巅峰 冥王被迫在娱乐圈抓鬼 小师妹明明很怕痛却超能打 基建路上一路狂飙 川渝暴龙,追到手原来这么甜 重生为树,绝色神尊痴迷不休 排核污水,我哥斯拉上岸教你做人 重生后被摄政王狠狠地爱了 我重生断绝关系,你们还没完了 真千金满身反骨:哥哥们欲宠不能 穿成老妇后,收获养成系权臣 官场:刚被免职就被佳人缠上 我,满背唐玄奘,被国家强行收编 快穿之美貌修改 异国复仇记 快穿之病美人和反派才是真绝配 我用超能力帮她们改邪归正 荒年,穿成五个反派崽的寡妇娘 身娇,貌美,但是龙傲天